別人認可你的核心是什麼?

別人認可你的「核心」是什麼?

這是今天給大家分享《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》,這本書是日本第一生活美學大師松浦彌太郎所寫。

害怕孤獨、失去、貧窮、失敗……..人的種種煩惱常常來自內心的不安與寂寞。

也曾經歷這一切的松浦彌太郎,為讀者寫了19封信,對症下藥開出人生處方,講述如何與自己和解,是一本心靈勵志類的教科書。

這次重點問題是:「怎樣得到別人的認可?」

<區別>

我們經常聽到:「不要試圖追求別人的認可。」

但是這次我們反過來聊這個話題:「如何得到別人的認可?」

作者發現人們對於「認可」這兩個字是有誤解的。

你究竟是想得到別人對你的工作認可,還是對你的這個人認可?

可是,大部分的人對這兩件事情,是沒有界限感的。

上司明明是在指責你工作不好,你卻覺得對方在侮辱你的人格。

老闆明明是在表揚你的工作。你卻有了驕傲的心態,覺得別人都不如你。

這就是對於「認可」的混淆。

所以對於職場人來說,如果別人認同的是你的工作表現,那麼你就必須先做出成績。盡管這個要求很嚴苛,但這就是職場的遊戲規則。

比如,有下屬說:「雖然我還沒做出成績,但是我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一直付出努力。我抱著這樣的想法,一直在加油。」

老闆雖然會覺得這是一個踏實肯做事的人,但絕對不會覺得他是一個能力強的人。

因為對人的評價,在這個人進公司後,就已經驗證過了。公司不會雇用他們不認可的員工,也不會給這樣的人薪水。

如果你的能力和公司的發展不夠匹配,那麼沒有人會認可你的能力。

<核心>

那麼問題就來了,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呢?

其實答案還是那兩個字:「混淆」。

因為一個人是否會受到賞識的標準,在不同的公司是不一樣的。

這跟老闆的認知、性格、和喜好息息相關。

比如,有的公司更看重是否願意發表自己的意見,專業能力是否足夠強悍。有的公司則比較欣賞做事細心、具有溝通協調能力的員工。還有的公司則需要員工有個性一點,狼性一點。而且既使在公司內部,不同部門主管之間的氣質,也會改變評價的標準。

所以,不管你是怎樣的人,你是不可能獲得所有人認可的。

你只能在某些局部被接納、被歡迎。

因為周圍的人都是混淆的,所以所謂的「好評」,在你眼中也是模糊的。

理解這一點,你就明白,爭取別人的好評本身就是一個:「偽命題」。

常常看到電影中,男主角歷經萬難最終獲得所有人的認可,那是只停留在電影中的理想狀態。而現實生活的真相是:評價的標準不在你心裡,而是在周圍的人手中。

所以在工作場合中,你一定要謹記,不要期待別人是在肯定你這個人。

<目標>

在職場,我們應該追求的是,人們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認可。這樣就夠了!

如果你喜歡一家公司,那你就應該把成為那家公司的高管,當作自己的目標。當你帶著大家不斷在商場上打勝仗時,好評自然也就有了。

如果你不喜歡一家公司,那麼你就應該提升自己的硬技能、軟技能為目標。

當你把思維切換到這個層面,你思考的方式將會從「我能為別人做什麼」轉變成「我能為這家公司做什麼」或者「我能為我自己成長做什麼」。

千萬別小看這個思維方式的改變。

當你把時間、精力和專注力都用在自我成長提升和公司發展上。當你持續不斷拿到成績之後,你自然會得到別人的認可。

而別人會把這種業績上的認可轉換成對你這個人的認可。

因為你雖然清晰了,但周圍的人還是模糊的。

所以我們常說「只要你成功了,說什麼都是對的;如果你失敗了,即使講的是真理,也不會有人想聽的。」

<總結>

我們對人的評價是各種各樣的標準,但是對成功的評價還是非常統一的。

得到別人認可的核心是什麼?是拿得出手的成績啊。

而所謂的為人處事、八面玲瓏、圓滑事故,都是一些自以為正確的評價標準,這樣的標準,根本不就不在那些強者的字典裡。

今天就分享到這裡,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