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到處都有很多專家或好心的朋友提醒我們要正能量,我們想要美好的人生,就要24小時正能量,對吧?!以致我發現很少人敢公開自己的『妒忌』、『憤怒』、『難過』、『委屈』、『討厭別人』、『處於低潮』的時候。
我之前有個男友他很害怕吵架,覺得一吵架,大家就會心裡有刺,感情就因此被破壞,所以他寧願不談,溫柔地避開每個需要討論的觀點。但這種溫柔,我不喜歡,有種『他不想了解我』的感受。
我被稱為”情緒怪”,因為我很願意面對自己任何的情緒,我不覺得這些情緒需要收藏起來,重要是如何合理處理它。這麼多年來,不被接納的情緒我都處理得七七八八了,因此我相當了解自己,我也很容易快樂。
情緒如衣櫃,你不要羡慕別人有個整齊的衣櫃,別人都由底下一層一層辛苦整理上來的。情緒都有兩面,你不懂『為何不快樂』就不懂得『如何快樂』。
經驗告訴我,每一次直面那些負面情緒的結果是,讓自己更了解自己,讓親密關係更親密。我與我的好閨蜜,從中一開始到現在,大吵都有10次,每次和好後,更清楚對方的需要,現在感覺親如家人。
我認識一對夫妻結婚二十年從未吵過架最終還是分手收場,那是為什麼呢?因為只有面對彼此真實的情緒,才可能知道對方的需要,不懂她的山珍海味是平淡無味的,而懂她的白飯團可能是世間最美味的。
如果,面對對方的正面情緒是錦上添花;
那麼,面對對方的負面情緒是雪中送炭。
大多數人都願意錦上添花,但只有雪中送炭的人才會被刻在心裡,因此儘管常被人家批評我的脾氣,但我卻很珍惜地看待情緒,它讓我更了解自己及別人的需要,我很清楚自己處於甚麼狀態,然後用適當的方法去處理它。
我有個情商(EQ)極高的好朋友就很羡慕我 “為什麼你總是那麼清楚自己”她嫁入豪門,因懂事、大局為重、政治正確常被稱讚,但最終因長期忽略自己的情緒,覺得有點開心不起來,需要去看心理治療師釋放情緒。
情緒本身並沒分好壞,我們害怕它討厭它,是因它常讓把我們置於『緊張局面』,因此我們才把它定義為壞情緒,其實它是可以發揮得更有建設性的。
『妒忌』別人的成就,讓我每天都好努力好想進步,因為證明我也能擁有她的東西,最終也不用妒忌了。
『憤怒』是知道自己被踩界了,我不喜歡,需要表明立場。
『委屈』是知道自己正在討好別人,小心迷失了….。
『無法感到快樂』表示現在的東西並不是真正想要的(關係/工作whatever)。
『低潮』表示有傷口需要療癒,需要時間休息一下了。
知道自己的需要後,要怎麼做?我們對待自己的情緒就要像管教小孩一樣要約束它,也要給予公平的評價,情緒來了,我會跟它說:
“我知道你很憤怒,但對此刻沒幫助,先冷靜,之後再處理”
“別覺得自己委屈,明明是你自己願意做的”
“你憤怒是應該的,是他們沒做好,但若大發脾氣,就換你做不好了”
“難怪別人誤會你,你不哼聲時臉真的很臭”
“別怪責自己了,本來這件事就不是你擅長的”
隱藏自己的負面情緒,讓我們最終成為別人喜歡的樣子,而讓人羡慕,或符合世人期望的完美形象,那些是好,但跟自己有甚麼關係呢!我要的是我要的人生啊,而不是別人的。